小说库

字:
关灯 护眼
小说库 > 我刷的视频通古代 > 第68章活字印刷,极大提高知识的传播范围

第68章活字印刷,极大提高知识的传播范围

    “确实如此,门阀子弟有钱有闲、有家族传承、有完整的教育理念、有应试攻略,与家族积累考试经验,平民百姓的孩子怎么跟他们比?”
    “看唐朝的情况就知道了,科举制对门阀士族的打击真不大,据《中古清河崔氏家族文化研究》书中记载,清河崔氏当官途径有明确记载的84人,其中68人都是科举考上去的,这考试实力可谓是极强。”
    “从制度设计上来说,科举制确实有冲击门阀士族的作用,但真正起大作用的时候,还得是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后,但那时候已经没门阀士族了,所科举制度与门阀士族的消亡,关系其实不大。”
    “说得对,活字印刷术,让知识传播成本大幅度降低,才让科举制发挥出了真正威力。”
    “有一说一,活字印刷术真的是革命性发明,极大推动了知识,在社会底层的大范围普及传播。”
    “说来奇怪,雕版印刷术在唐初就已经出现,难道真就几百年都没人在此基础上,想到活字印刷术?”
    “正常啊,技术创新有时候就是灵光一闪的事,看似简单,却需要漫长时间才能发明。”
    “可能唐代就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,但没得到普及推广,所以也无人知晓。”
    “这也不无可能,比如毕昇在北宋庆历年间,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,但终宋一朝,都没有大力推广,最后是元明时期才普及。”
    大唐太宗位面。
    李世民看着高空巨幕,眼泛思索之色。
    对于科举制度,他是非常重视的。
    他希望这一人才选拔制度能够将天下人才,尤其是来自平民阶级的人才,收为朝廷所用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便可以一步步削弱门阀士族,在朝堂的影响力。
    可惜的是,科举制度的实际执行,并未完全达到他的预期。
    就比如后世之人所说的“门阀士族子弟中举率极高”的问题,他就一直没想到合适的办法解决。
    毕竟,门阀子弟是凭借公平考试考中的,他总不能强行不让其中举吧
    不过,看到后世之人的诸多弹幕评论内容之后,李世民心中倒是有了一个想法,那就是后世之人口中的“活字印刷术”。
    虽然他此刻还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技术,但既然后世之人说其能极大提高知识的传播范围与速度,那对大唐来说,就是极其有用的。
    “能让科举发挥出真正威力吗?”
    “朕很期待!”
    李世民心中拿定主意,一定要让大唐的工匠,将活字印刷术研发出来。
    随后,他将此事交给了李治负责。
    大宋仁宗位面。
    宋仁宗赵祯看着高空巨幕,心中一震:“本朝居然有人发明了,如此重要的技术?这如何能错过?”
    紧接着,宋仁宗下达了一道旨意,令各地官员,在各自管辖范围内,寻找名为毕昇之人,并尽快带其入宫见朕。
    既然后世之人说这活字印刷术作用巨大,那他自然不能让这一技术,如同原本历史时空那样被人忽视。
    等找到毕昇之后,他不仅会重重赏赐此人,还会让朝廷大力推广这一新的印刷方式。
    大明洪武位面。
    朱元璋此时感兴趣的,是另一个问题。
    “后世华夏用来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,叫公务员考试?”
    “后世之人口中的公务员考试,是考职位,是什么意思呢?”
    他觉得,后世华夏在各方面都要远胜大明,自然在人才选拔制度也是如此。
    所以,如果能知道后世华夏公务员考试的更多信息,也许就能参考其,对大明的科举制度,进行调整与完善。
    带着这样的期待,他继续看向天幕。
    【尽管隋朝沿用了南北朝时期的科举制,但想要参加科举考试,依然需要得到五品以上官员的推荐。】
    【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官员比例,还是维持在67%左右。】
    弹幕评论飞出:
    “看来科举制还是有效果,起码官员来自门阀士族的比例,从八成降低到了不足七成。”
    “不对啊,不是说科举制源于隋朝,杨广开创的吗?这个隋朝沿用南北朝科举制的说法,从何而来?”
    “关于科举制的诞生日期,众说纷纭,源于南北朝也是其中一种观点。”
    “这个说法是有史料支持的,譬如《北齐书》卷四《马敬德传》载:“依秀才策问,唯得中第;乃请试经业,问十条并通。擢授国子助教,迁太学博士”这已经能算科举制的雏形了。”
    “对,不仅北朝有记录,南朝刘宋也有记录,譬如宋明帝泰始三年,曾从骆宰议定《策秀孝格》云:五问并得为上,四、三为中,二为下,一不合与第。”
    “杨广开创科举的说法,是指大业二年他开设了进士科,然后把这个算作开创科举,非要这么硬算,倒也不是不行。”
    “严格说起来,无论是南北朝,还是隋朝,都要求考生具备五品以上官员的举荐才能参考,究其本质,更像是荐举,并不算真正的科举。”
    看着弹幕评论中后世之人的诸多观点,历朝历代众多古人各有所思。
    对于科举制的开创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,他们也是各有各的看法,没有统一的答案。
    【直到隋朝灭亡,唐朝建立之后,在唐高祖和唐太宗的连续高压之下,真正的科举制度才得以初步成型。】
    【这项制度有三个重点:一、投牒自应,读书人都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,不必非要先由官吏推荐;二、考试定期举行;三、制定一套严格的考试标准。】
    【科举制度的推行,确实遏制住了门阀士族的渗透。】
    【但让帝王想象不到的是,那些出身于平民百姓,成为新兴门阀的学子,并没有选择维护他们原先的阶层,而是选择与老牌的门阀士族联合,又重新锁死了科举制度。】
    【在《隋唐史》之中记载,唐宰相三百六十九人,仅出自博陵崔氏十房就有二十七人,这还只是一个家族。】
    【而类似崔氏这样的门阀,在唐朝整整有28个。】
    【其中,最为人知的,便是五姓七望。】
    【除去宰相之外,在唐朝录取的几千名进士中,士族门阀的比例,依旧可以占到80%。】
    【他们虽然不能废除科举,但是却可以通过庞大的资源,来控制科举。】
    www.bisaqu.cc。m.bisaqu.cc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至强龙尊 九星霸体诀 直播间卖鱼竿,轰动军工界! 天剑神帝 葬仙棺 重生60:分家后带着老婆大鱼大肉